top of page

你真的需要買房嗎?還是租一輩子就好?別再被「租屋自由」洗腦了,先求有房,再求好房,因為你會老,房東也會變絕情!

  • 作家相片: 侑霖 蔡
    侑霖 蔡
  • 11月4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前幾個月,一位朋友打給我,聲音裡透著無助。她租在中山區的老公寓七年,從學生到上班族,從單身到結婚都在那裡。有一天,房東說:「我要收回自住,你們三個月內搬走。」她苦笑:「我每年幫他刷牆、修水管,結果一句話就要走人。」


這不是個案。這是台灣每一個還在相信「租屋比買房自由」的三十幾歲人,都遲早會遇到的現實。


ree

一、那位被房東一句話趕走的朋友


她最後搬到新北邊緣區,每天通勤兩小時。那天,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:

「我發現租屋自由是假的,因為別人一句話,你的自由就沒了。」

那晚,我開始重新思考:在房價高漲、薪資停滯的年代,我們還該不該買房?

答案是:你不一定要買貴的、好的、完美的房子,但你一定要「有房」。


二、年輕人最常犯的錯誤:以為「租」等於「彈性」


過去十年,網路上流行一句話:「房子是負債,不買才聰明。」很多人就這樣把買房當成落伍價值觀。但你有沒有發現,那些真正成功、有選擇權的人,最後都還是會買房?


因為他們知道——租屋給你的是「暫時的自由」,買房給你的是「長期的安全」。


你可以租十年房,但你不能保證房東十年都不變卦。你可以每年換地方住,但你不能保證搬家費、生活重置成本不壓垮你。


而當你過了35歲、開始有家庭、有孩子、有老人要照顧時,你會發現「沒有固定地址」不再浪漫,而是焦慮。


三、租屋不是錯,但「只租不買」會讓你越老越脆弱


在你年輕時,租屋確實有彈性:能靠近工作、換環境、降低壓力。但現實是,你的年齡在上升、房東的耐性在下降。


你以為能租一輩子,房東卻可能:

  • 忽然要收回房子給兒女住。

  • 說要整修或賣掉。

  • 忽然漲租或拒續約。


而你,只能在「還能搬得動」的時期選擇遷就。


這不是房價的問題,而是「安全感」的議題。

租屋讓你住在別人家的決定裡,買房讓你住在自己的選擇裡。


四、先求「有房」,再談「好房」


我常聽到年輕人說:「我不想買破舊的小房子,我要一次到位。」但問題是,你等的那個「一次到位」往往永遠不會到。


因為房價漲得比你的薪水快、投資報酬率跑得比通膨高。而你堅持的「完美時機」,最終變成「永遠錯過」。


房地產裡有個現實鐵律:

「第一間房不是為了住得爽,而是為了站在遊戲裡。」

你可以先買一間入門小宅、捷運末端區、偏區公寓,重點不是地段,而是建立資產槓桿的開始。因為「有房」的人,可以調整,「沒房」的人,只能被市場調整。


五、你不一定要買貴的,但你一定要買得起的


現在的年輕人最怕的是:「買了房,生活品質會下降。」但真正該怕的是:「因為沒房,未來生活沒選擇。」


我認識一位設計師朋友,35歲,年收百萬。他說:「我不買房,因為那會讓我被綁死。」五年後,他的房租從月一萬五漲到兩萬五,但他收入沒增加,還多了孩子教育開銷。


他說:「我現在才懂得,租金會通膨,但貸款會終點。」房貸有結束的一天,房租永遠不會。


六、買房不是炫耀,是對老年的保障


很多人誤會買房是「炫富」或「社會階級的象徵」,其實,它更像是一種中年與老年的保險。

想想看——當你六十歲時,房東會願意租給你嗎?當你七十歲,搬家能力還有嗎?當你八十歲,房租還付得起嗎?


房子不一定讓你變有錢,但會讓你「不怕沒地方睡」。房產的本質,不是投資報酬率,而是居住主權。


你不需要豪宅,只需要能讓你不被趕走的空間。那一份「穩定的地址」,才是中年後最貴的安全感。


七、別被「租房自由論」洗腦:那是有錢人才說得出來的話


那些鼓吹「租屋比較聰明」的人,很多已經有房。他們享受的是「租別人的房」同時「收自己的租」。你以為他們在分享觀念,其實他們在安撫市場焦慮。而你真的照做了,最終成為他們資產的來源。


租屋可以讓你暫時自由,但房子,會讓你長期擁有選擇權。買房不是為了炫耀,是為了不被生活的突變牽著鼻子走。


八、買房前,請牢記這三個現實建議


  1. 先有,不完美也沒關係

第一間房不用大、不用夢幻,只要穩定。選擇交通方便、生活機能好、出租容易的區域,你未來有能力再換。有第一間,才有下一間。


  1. 房貸是壓力,但也是紀律

貸款逼你定期存錢。你以為你在還銀行,其實你在還給自己。每一筆本息,都是強迫儲蓄的最好方式。


  1. 別聽市場恐嚇,要看時間長度

買房不是賭短期漲跌,是布局未來二十年。你買的是生活的穩定性,不是投機報表。時間會讓合理的價格變成便宜。


九、房產是你「中年不被淘汰」的底氣


過了35歲,你該開始思考:未來你的收入可能會不如現在穩定,但你的支出、責任、家庭卻只會增加。


這時候,房子就是你抵禦不確定的盾牌。它可以出租、轉貸、借款、變現,在你需要轉換跑道或面臨人生轉折時,它會是你最安靜但最忠誠的夥伴。很多人誤以為自由是「不被綁」,但真正的自由,是「你能決定要不要被綁」。擁有房產的人,有選擇權;沒有房產的人,只能被選擇。


十、房子不是夢,而是策略


我知道,房價高、薪水低、壓力大,但請你不要因此放棄進場的機會。因為現實很殘酷——你會老,房東也會變得現實。你今天租到的好房,未來可能被他拿去給孩子、賣掉、重建、漲租。


房子不是身份象徵,而是你能不能安心活下去的基礎。先求有,再求好。有了第一間,你就有穩定、有信用、有槓桿。你可以慢慢還房貸,但你不能永遠還房租。這是現實,也是人生的殘酷真相。


租屋或許讓你年輕時候可以很自由,直到35+後開始,你會發現搬家勞累外,你的自由是被房東拿捏著,說散就算也只是遲早而已!我想說:

自由不是沒有房貸,而是不怕被趕走。先求有房,再求好房,因為你會老,房東也會變絕情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