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想進輝達 T17/T18 總部上班?別只會寫程式,要會「解決問題」會做不稀奇,能快、能準、能融入,才是門票

  • 作家相片: 侑霖 蔡
    侑霖 蔡
  • 11月3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11月4日

一、年輕工程師的「升級焦慮」


前陣子,一位朋友離開原本的科技公司,投了輝達(NVIDIA)總部。他原本信心滿滿——學歷漂亮、履歷寫滿「AI 專案」與「深度學習模型」。結果三週後,他回我一句:「我連第二輪都沒過,技術我會,但他們要的不是這種會。」


這句話點醒很多人。輝達要找的,不是擅長完成任務的人,而是能解決未知問題的人。那種懂技術、能帶節奏、又能在壓力下維持邏輯清晰的人。


T17、T18 的進駐,不只是公司擴張,而是一次「人才標準升級」。這不是一場求職,而是一場篩選:你是否能在速度、準確與文化裡同時生存?


ree

二、T17/T18:不只是總部,是輝達在亞洲的「腦中樞」


輝達選擇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 T17、T18 設立新總部,不只是地點問題。這代表——台灣不再只是代工基地,而是進入「AI 決策與研發中心」的角色。


根據官方資訊,T17 與 T18 將整合研發、設計、AI 計算與全球協作團隊。這不只是搬辦公室,而是打造一座 「AI 大腦」。換句話說,能進入這裡工作的人,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特質:


  • 技術硬底子:AI、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、演算法、GPU 優化。

  • 問題導向思維:快速定位問題、主動拆解複雜任務、提出解決方案。


如果你還在想「我要不要再學一點 Python?」——那太淺了。輝達要的,是你如何讓技術成為策略。


三、硬實力:技術不只是會用,而是要會「整合」


輝達的工程師文化裡,有一句潛規則:

“Don’t just code. Architect.”(別只會寫,要能架構出來。)

進 T17/T18 的工程師,不能只在語法層面打轉。你要能用程式「架起一個系統思維」。具體來說,以下五項技術能力是必要條件:


  1. AI 與 ML 實作經驗:熟悉 PyTorch、TensorFlow、JAX,理解模型訓練與推論差異。

  2. 深度學習應用:能針對影像、語音、自然語言處理提出應用與改良方案。

  3. GPU 與 CUDA 優化:懂得調整記憶體使用、批次大小、效能瓶頸與運算佈局。

  4. 資料處理能力:掌握特徵工程、資料清洗、標註自動化。

  5. 部署與產品化:熟悉模型從實驗室轉入雲端或邊緣端的流程。


但這些都只是「門票」。真正能讓你被錄取的,是你能清楚說出:「我曾經在一個卡死的專案中,如何用技術改變局面。」


四、軟實力:能解釋、能帶人、能承壓


輝達的面試文化向來嚴格。技術題只是前哨,真正關鍵在於「行為面試」。他們會問:

  • 你如何面對錯誤決策?

  • 你怎麼讓一個混亂的團隊重新聚焦?

  • 你曾在哪個專案中,改變了整個結果?


這時候,你得靠「STAR 法則」:

  • S(Situation):描述情境。

  • T(Task):說明你的責任。

  • A(Action):清楚講出你做了什麼。

  • R(Result):用具體數據展示成果。


好比是:

「在影像分類專案中,資料極度不平衡,我主導導入合成資料與多任務學習,F1 分數從 0.68 提升到 0.89。」

這樣的回答,才是輝達文化中重視的「實效導向」。


五、文化對位:你要的不只是薪水,而是節奏


在輝達,你會遇到兩種人:一種是「永遠有想法」,另一種是「永遠能執行」。他們共同特質是——節奏快,對問題誠實。


你必須:

  • 習慣零指令的工作模式:沒人會告訴你每天該做什麼。

  • 能快速重啟專案方向:今天錯了方向,明天就該改。

  • 持續輸出學習成果:不是你學了什麼,而是你如何應用出來。


想像這樣的節奏:上午優化演算法,下午開會報告模型瓶頸,晚上還要同步全球團隊 Debug。這不是高壓,而是高效能。你若只想「穩定上班」,這裡會讓你窒息;你若想「用技術改變世界」,這裡是你的天堂。


六、面試攻略:準備「三件事」就能脫穎而出


  1. STAR 法則練熟五個案例準備 5 段故事:包含失敗經驗、跨部門溝通、技術突破、系統部署、與客戶協作。面試官要的是你的「反應力」,不是背答案。

  2. 用數據講成果別說「我做過模型優化」,要說「我讓 GPU 使用率提升 25%,訓練時間縮短 6 小時」。輝達相信「量化結果=你真的動過手」。

  3. 善用內推(Referral)這不是作弊,是策略。LinkedIn、GitHub、社群論壇上找現職工程師,主動介紹自己,爭取推薦。內推能讓你略過初步篩選階段,提高面試率 2–3 倍。


七、進公司後:高效率不是「做多」,而是「做對」


T17/T18 將成為台灣最密集的 AI 戰場。進入之後,你必須立即轉換節奏——


  • OKR(目標與關鍵結果)化你的工作:每週設定三個可衡量目標,而不是「我要再研究看看」。例:「改善模型 recall 至 0.92」、「將訓練時間減少 15%」。

  • 快速反饋機制:不等待,而是實驗即時。遇到問題,先回報、再修正,不讓錯誤拖過夜。

  • 跨部門共創思維:主動與硬體、產品、商務單位合作,因為輝達不是純軟體公司。他們要的是「懂生態系」的人,不是孤立的天才。


八、別被「輝達光環」蒙蔽——這是一場專業與自律的考驗


許多人以為進 NVIDIA 是「一勞永逸」;實際上,這家公司更像是一場「長期極速競賽」。你會被推著成長,會被迫更新知識,會被要求產出可度量的價值。但如果你能跟得上,你會發現自己幾乎被重塑——不只是程式能力,而是 思考方式、效率邏輯、解題速度 全面升級。


所以,如果你只是想「試試看」,別浪費時間。但如果你準備好要在全球最頂尖的舞台拼實力,這裡就是你的門票。


九、別問怎麼進去,先問自己能不能撐得住


輝達的 T17/T18 總部,不是科技園裡的一棟建築,而是一個人才篩選場。它篩出的是——能夠快速學習、主動協作、結果導向的人。進去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準備。


你要有能解釋的技術、能說服的經驗、能適應的心態。當你能在壓力中保持速度、在混亂中創造結果、在團隊中發揮價值,輝達不會不選你。


最後,你想進去工作嗎?我更認為:

輝達不缺會寫程式的人,它缺的是能讓世界跑更快的人。想進 T17/T18,就別只準備履歷,而要準備一個「可被信任的效率人格」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