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深怕自己被討厭!45歲後不肯學、不肯聽、不肯改,只能被市場「安樂死」倚老賣老的傳產,正在慢性滅亡!
- 侑霖 蔡
- 11月3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一、那位「最資深的老主管」,被新員工上了一課
幾個月前,我在一場傳產顧問輔導中遇到一位經理,55歲,待在公司超過三十年。那是一家老字號的零件廠,世代傳承、規矩森嚴、制度比牆還厚。當我問他:「你們有考慮導入ERP或AI排程系統嗎?」他冷冷一句:「我們用Excel十幾年了,也沒怎樣啊?」
幾天後,新進的27歲工程師提出一個簡單自動化腳本,幫公司省下一週兩個人的工時。老主管卻不但沒誇獎,反而在會議上當場潑冷水:「年輕人都只會玩電腦,不懂現場狀況!」那刻,我看見的不是傳產的頑固,而是一整個世代的「下坡姿態」。

因為在今天的產業變局裡,你不改,世界會幫你改;你不學,AI會取代你學。
二、傳產危機,不是經濟問題,是「心態老化」問題
傳產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「人」不願意更新。台灣超過七成的製造業仍由45歲以上的中高層掌握決策權,但他們多半活在過去的勝利記憶裡——那個「勤勞就會成功」「多做就能升遷」「客戶要人情不要數據」的年代。
問題是,那個年代早就死了。現在的市場講的是 效率、資料、速度、決策透明、國際化、ESG、AI轉型。你還在講「我們以前都這樣做」,就等於親手寫下公司的遺書。
這不是世代戰爭,而是 適應力的淘汰賽。
三、「我以前怎樣」這五個字,是傳產最毒的慢性病
傳產裡最可怕的不是沒錢投資,而是高層一句話:「我以前也是這樣撐過來的。」這句話表面像經驗分享,實際上是思想封印。它阻擋年輕人創新,也消耗組織活力。
我曾見過一位老闆,拒絕導入電商系統,理由是「我們客戶不會用網購」。結果隔壁競爭對手上架Shopee不到半年,銷售翻三倍。他才開始急著招人、買設備,卻已錯過市場的紅利期。
傳產的問題,不是沒能力,而是拒絕重新學習。那群口口聲聲說「我們穩定經營」的人,往往是最不願意變動的。他們忘了:世界上沒有「穩定」這個詞,只有「被取代」的速度差。
四、45+歲後為何越來越難?因為你拒絕被挑戰
許多45歲以上的中階主管,進入一個誤區:認為「自己資深=有價值」,「經驗多=安全感」。但在新時代,資深只是代表你被取代的成本更高。
你看現在的產線、物流、採購,AI演算法取代人工判斷;AI繪圖取代設計,ChatGPT取代客服,連訂單預測都能自動化。這些科技不是來幫你,而是要看你「能不能幫它」。
年輕人學Python、學AI分析,能在半年內掌握新技能;而你,連開Teams都還在叫助理幫忙登入。市場不會體諒你的不習慣,它只會統計你的效率。
五、越不肯學的人,越愛抱怨「現在的年輕人」
這是傳產裡最諷刺的現象:越沒有進步能力的人,越愛評論下一代。
他們說:「年輕人太玻璃心。」實際上,是你沒能力溝通,只會用命令代替邏輯。
他們說:「年輕人不穩定。」但你給的薪水與職涯路徑,根本停在2010年。
他們說:「現在人沒抗壓性。」卻忘了自己當年也只是在工廠罵聲中撐過,不代表那是正確文化。
年輕人不是不肯努力,而是不想被老派心態拖死。當45歲的人拒絕新知,30歲的人就會用行動告訴你:「我去別的地方學。」
六、倚老賣老的結局,是被市場「安樂死」
過去的傳產靠關係活著,現在的市場靠能力存活。你可以不喜歡這現實,但你改不了它。
這幾年我看到太多傳產老闆苦撐:機器閒著、人力老化、招不到新人。原因不是產業不好,而是沒人想進去那種「什麼都不能講」的公司。
年輕人看得清楚:如果進去只是被罵「你不懂啦,我們以前都這樣」,那何必浪費青春?結果是什麼?老闆抱怨「年輕人不肯來」,但真正原因是——你的企業文化太舊,價值觀太慢,學習力太弱。
七、現實建議:45歲以後要活下去,請做到這三件事
不懂沒關係,但要「問」
別再假裝全懂。問問題不丟臉,不問問題才丟飯碗。現在資訊太快,學AI、懂ESG、看報表自動化、試ChatGPT,這些都不難。難的是放下那個「我比你懂」的姿態。
放下「帶人」心態,改成「合作」心態
新世代不吃權威那一套,他們要的是對等。別再用「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多」來壓人。你應該做的是:「我走過的坑,可以幫你避開。」當你從「老上司」變成「老戰友」,團隊自然會尊重你。
把「經驗」重新商品化
你的經驗若只是回憶,就沒價值。但如果能轉譯成「策略方法」「流程效率」「決策模型」,那就是數位轉型裡的關鍵知識。把你過去的Know-how變成能教、能傳、能被數據化的東西,你就會重新被市場需要。
八、傳產要救,不是靠補助,是靠「思維升級」
政府補貼、外包顧問、AI導入方案,這些都只是工具。真正決定傳產能否轉生的,是管理者願不願意學。
你可以請顧問來導ERP、建網站、上雲端,但如果主管仍堅持用紙本簽核、拒絕自動化、討厭KPI透明,那就算你導入最先進的系統,也只是「把舊思維數位化」。
學習力不是年齡問題,而是勇氣問題。敢承認自己落後的人,反而更容易成長。那些嘴上說「我都快退休了,不想學」的人,實際上早已被世界退休。
九、這一代45歲以上的人,若不改,就會被後浪沖走
我說得直接:未來十年,傳產裡真正危險的,不是年輕人流動,而是中高層不願意更新。科技會讓代溝變成生存差距。當AI懂得排班、預測庫存、計算訂單,而你連Slack都不會用——誰還會把權力交給你?
我們常說「經驗無價」,但那是建立在你能把經驗「轉譯成價值」。若你拒絕學習,只會用過去看未來,那經驗,不是資產,而是包袱。
十、你不學,市場就會教你什麼叫淘汰
45+不是人生下坡,而是第二曲線的起點。但前提是——你得有「更新系統」的勇氣。
現在的年輕人,不是要挑戰你的位置,而是要和你一起找出新的解法。他們不是不尊重你,而是希望你能放下「我以前怎樣」,一起迎接「我們接下來該怎樣」。
你若願意打開耳朵、學會新工具、尊重新思維,年輕人會敬你、團隊會挺你、公司會活下去。你若還在用資歷壓人、用回憶管理、用習慣拒變,那市場只會溫柔地幫你「退場」。
最後,真心給40~50+的資深哥哥姊姊們:
經驗不是護身符,是更新的起點。不學的人,不是被年輕人淘汰,而是被自己卡死。



留言